春江水暖,又到刀魚上市時。從3月初起,記者沿著長江,一路探訪南通、泰州、鎮江蒸烤箱、揚州四大長江刀魚的捕撈、消費重地。
  3月18日,揚州李典鎮沿江村。跨過剛剛修好的江堤,踩著晃晃悠悠的跳板,記者來到了漁民高貴永的船上。柔軟的陽光下,他已織補了一上午的流刺網,這是捕撈長江刀魚的工具。雖然特許捕撈證上的日期已經過抗癌食物排行去了13天,但直到當天凌晨,這個擁有48條捕刀船的小漁村才有漁民入江試網。“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,到這個時候還不見刀魚的影子,怕是快要沒有了。”高貴永蹲在船頭有些擔心。
  相比上游的揚州ssd固態硬碟測試,泰州的漁民會提早1-2天捕撈洄游的刀魚。泰州市漁政站站長高亞明關註著今年刀魚的收成:“泰州長江段今年一共發放了134張刀魚捕撈證,這兩天也就靖江的10來條船在捕刀魚。捕撈情況好的話,能有一兩條,經常是一網下去一條也沒有,一天加起來也就一斤多。”
  在長江更下游的南通,當地108條捕刀船大都停泊在港池裡。“往年這個時候長江刀魚產量已經不少了,今年卻看不見刀魚的影子,出去一次虧死了!”57歲的漁民韓國松說,在開捕7天后的3月7日,他決定首次出港碰碰運氣,於是親自駕船帶著5名雇工,前後忙活了6個多小時,但僅收穫了兩條刀魚,大的只有一兩多,小的不足半兩,“連支付油錢和工人工預防癌症食物錢都不夠。”
  “以前,我們都喊刀魚叫‘迎春刀魚’,一開春刀魚就有了。”66歲的揚中漁民李順才,腦子裡有一張清晰的刀魚變遷表:上世紀80年代,船是搖櫓的帆船,網的質量也比較差,撈一次補一回,但每網下去都不會跑空,至少幾百斤,村裡甚至有人創造過單網5000斤刀魚的紀錄。那時刀魚個頭也比較大,都是3兩左右,吃刀魚比吃素菜都便宜。上世紀90年代以後,刀魚的microSD產量不斷減少,進入21世紀後,產量更是直線下滑。
  漁民們分析,今年江刀遲遲不出現,主要原因是氣溫不正常,忽冷忽熱,加上長江水位偏低,刀魚洄游規律出現紊亂。不過,更深層次的原因漁民們也心知肚明——長江刀魚資源枯竭,長江污染嚴重。“這長江里的刀魚一年比一年少,就快要打不到了。”韓國松無奈地說,原本跟著自己打魚的兒子,今年春節後已經出門打工。沿江村支部書記顏國民認為,刀魚上市推遲,主要緣於生態因素:“一個是長江水位太低,灘塗裸露在外面,魚蝦沒了產卵的地方。另一個是,長江成為黃金水道後,油污、生活污染、噪音污染等等,都對刀魚產生很大影響。”
  長江里的刀魚情況不樂觀,但在沿岸諸多的水產市場,“正宗刀魚”、“長江刀魚”的招牌隨處可見。記者15日上午走進南通主要的水產集散地端平橋市場,經營戶季光透露,今年刀魚價格幾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,3兩以上江刀標價3400元一斤。不過記者走訪發現,這種“江刀”數量很少,一般商家只有四五條庫存,市場銷售的絕大部分還是崇明刀魚。“江刀一般是客人訂了我們才進貨,上午剛有一個老客戶從我這訂了10條。”季光說,以往都是往飯店送,現在一般是私人老闆來買的居多,飯店要的少了。
  保護長江生態,有更多刀魚可捕,成了漁民們共同的呼聲。“漁民是看水吃飯,價高價低都要撒網,不可能算著價格去打魚。” 顏國民說,“價格高了,他們反而擔心魚出不了手。漁民自己誰願意吃幾百塊錢一條的魚?”
  為保護長江漁業資源,每年4月起,國家在長江流域禁漁3個月,刀魚的專項捕撈證也減至1500多張。“長江的全面禁漁,或許是修複生態能做的最好選擇。”揚州高寶湖管委會主任景曉賓說。當前,在大環境難以有效改變的情況下,刀魚的人工繁殖自然讓人期待。但記者瞭解到,刀魚的人工繁殖目前依然是一項世界性難題,一來刀魚性格暴躁,出水即亡,種魚的獲取、人工授精、孵化等難度極大;二來刀魚的口味相當挑剔,只喜歡天然生物餌料,喂養難度較大。令人欣喜的是,刀魚多年的天價激發了各方攻關的努力。3月17日,記者在揚中市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里看到,這裡的刀魚試養池是一個生態大棚,通過地源熱泵系統,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0多度。“今年可以宣佈養殖成功了!”公司董事長何宇華說,“3個塘5000多尾魚,明年就可上市了。”他從2011年開始,先後投入140多萬元,攻剋了諸多技術難關。至於具體的技術,他直言,“不方便透露”。不過,漁民們反應淡然。沿江村61歲的漁民宋銀祥說,“只要打到魚,我們就不怕。這養殖的和野生的,燒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!”
  本報記者董超標趙曉勇
  季鋮李源 翟慎良
  (原標題:“長江刀魚怕是快沒有了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xx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